神學講座和精選證道/講章
|Theology Seminars and Sermons
【精選】極短篇《唐崇榮牧師講座》系列
上帝之所以透過摩西頒布十誡,
是為了使以色列人知道真正的公義在上帝那裡。
上帝並沒有早早就賜下十誡,
反而讓以色列人被奴役四百三十年,
才讓他們看出真正的公義與統治者不應該是這樣。
上帝領以色列人出埃及,
一面刑罰法老,
一面教導百姓衪乃是公義、聖潔的上帝;
上帝一面刑罰不公義者,
一方面教導百姓行公義。

理想國中失落的一塊磚
【精選】長篇《唐崇榮牧師講座》系列
講題 一〈理想國中失落的一塊磚〉一
主講人:印尼歸正福音教會總會 |唐崇榮牧師
也許大家不明白這個題目到底要講什麼!?但是,我們無法否認,我們面對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伊美黛(前菲律賓總統夫人)的鞋櫃裡面永遠少一雙鞋子;我們的成績單裡面永遠少那一分,如果多一分就可以申請獎學金了!
你的人生失落了些什麼?從小到大,你所建立的理想國裡,有一些“地方”是你一直無法達到的!讓我們一同來探討這個問題。
〈理想國中失落的一塊磚〉——這個題目有一個很重要的名詞,就是“理想”。
“理想”是普世人類文化所以成為文化,藝術所以成為藝術,奮鬥所以成為奮鬥,科學的探討,宇宙奧秘的探求,人生意義的探索,都是先從理想而後產生出來的。
沒有一個人活著是沒有理想的。理想是對現實不太滿意,對另外一個超現實的實際,沒有得著,這期間所產生的嚮往。
理想從來沒有發生在生物界中其它的活物裡面,它們從來沒有產生過理想。理想是人類的專利。
人之所以是人,因為人在限制中隱藏著超限制的可能;人之所以是人,因為人在有限界裡面,潛在、隱藏著無限的觀念,這個無限的觀念,到底是什麼?而這無限的觀念是從哪裡來的?
哲學在探討理想這個觀念時,沒有很完全、很徹底地把答案告訴我們。我教哲學二十多年,研究了許多古今中外的思想,發現所有的哲學家都在講一些他們自己未曾完全達到的“東西”的觀念,他們正在教授一些他們自己沒有親身全部經歷過的事情。
還記得你小時候最討厭上作文課嗎?特別是每個星期要交一篇作文,那是你一生經過的考驗中最須要以創造力來應付的問題,你要思想,所以你的作文裡面,可能曾經寫過一些超過你知識範圍的東西。每一個曾經在學校學習的青年人,都曾經作過這樣的作文題目(從今天起),(長大以後),(我的理想)。長大以後,我盼望做什麼?很少人說:“長大以後,我盼望做小丑。”“長大以後,我盼望做扒手。”“長大以後,我盼望做一個世界知名度最高的強盜。”很多人盼望長大了要做總統,有的人想要做飛機師,有的人想要做文學家,有的人想要做軍事家。但是,盼望做總統的後來變成飯桶,盼望做飛機師的變成阿飛,盼望有偉大成就的人,事實證明他以後什麼也沒有達到。為什麼?
你不得不去思想一個問題:理想的存在,不是教育的果效,理想原在每一個人的生命裡面。不是因為曾經受過教育,教育家才把理想放在人的裡面。理想的內容可能從教育得著啟發,但是理想的本性同潛在能是與生俱來的。
什麼叫做與生俱來的?遺傳下來的?
沒有達到自己的理想的父母,繼續不斷地生下、傳下一些有理想的嬰孩,理想到底是什麼?
我有一個絕對的觀念,我有一個完全的思想,我有一個求全的心理,我有一個盼望達到盡善盡美境界的要求和嚮往。這個對盡善盡美、完全、成全、絕對的嚮往,到底是什麼呢?是從哪裡來的呢?
我想,沒有一個思想家曾經好好的思想過“關於思想的思想的原理”這個問題——就是人類思想中間的“理想”,到底是什麼因素促成的?
從小我就很興趣思想這些問題,理想從哪裡來?理想為什麼那麼美?理想為什麼那麼難實現?現實與理想之間的距離為什麼總是那麼大?
我們都知道我們的理想是多麼高超,脫俗,尊貴。而小小的孩子,就有那麼尊貴、高尚、偉大的理想。但是,小孩子根本沒有受過什麼教育,一個還沒有受過什麼教育的孩子,為什麼已經有這麼高尚,這麼完美的理想呢?完美是什麼?完美是無論怎麼教,但是到最後還教不成的東西,而不必教就有這個完美的觀念。所以“完美的成就”同“完美的觀念”是兩件事情,“完美的觀念”是與生俱來的,“完美的成就、完美的達到”是連教育家、科學家、道德家、宗教家都沒有辦法達到的。結果我們看見,人的生命在這世界上,經歷了一場有間隔的、非常可怕的兩極性的東西——理想永遠是高超的,但是現實永遠是卑微的;理想永遠是那麼的完美,而現實永遠是那麼的殘缺;理想永遠是那麼的令人興奮,而現實永遠是那麼令人失望。理想的美同現實的醜,理想的高超同現實的低賤,理想的偉大同現實的苛刻,為什麼有間隔呢?你想過這個問題沒有?如果你思想過這個問題,我要問你第二個問題,你能想得清楚嗎?你能想得透嗎?這是人性裡面一個很大的問題,這個問題對整個人類是很大的挑戰。這個間隔同品質的差異,使我們容易成為一個“批判家”多達成為一個“做出有貢獻的人”——今天煮的菜不好吃(你不知道講過幾次這樣的話了),但是叫你去煮,可能更難吃,對不對呢?
當你批評的時候,你以你的理想當作權威,提出你裡面的標準,結果別人成為你批判的犧牲者。但是,當你在同樣的事情上有所“貢獻”的時候,別人則須要接受更大的犧牲!
“這個世界像什麼樣?這個世界不好。”有一個青年人這樣對我說。“這個世界不好,那麼你到底要生誰的氣呢?”我想,大概要生上帝的氣,“上帝造這個世界,造得不像樣,這個世界不好!”
我一點也沒有被激動,我很客觀的看看這個正在發脾氣的青年人。對媽媽發脾氣是常見的,對一個他不相信有的上帝發脾氣,這個很特別,對不對呢?因為他根本不相信有上帝,但是現在對上帝發脾氣,所以對一個他不信其存在的上帝發脾氣,物件竟然是一個他不信其存在的東西。
我說:“你不相信上帝?”“我就是不信。”“為什麼?”“如果有上帝,怎麼這個世界這麼不好?這個世界這麼不好就證明上帝不存在!”“那麼上帝是不存在了?”“不存在。所以才會有這樣不好的世界?”
我越想越奇怪:“這個世界很不好?”“是。”“為什麼這個世界這麼不好?請問你…跑過幾個世界?”他說:“也就是這一個。”
有沒有問題呀?你說這攤牛肉麵不好吃,我問:“哪一攤好?”你說:“羅斯福路那邊那一攤比較好。”而他說:“高雄某一家比較好。”另一個說:“台南還有一家更好的。”
你說:“這個學校不大好。”“那麼你跑過幾間學校?”我跑過很多學校了,至少跑過幾百間大學,世界最著名的大學,我曾在裡講道——哥倫比亞,康乃爾,哈佛,耶魯,麻省理工。如果你問我:“政大怎麼樣?”我說:“可以啦,有一點像樣就是了。”有一點像樣就是說,有一些不像樣,對不對呢?
我認為這個禮堂的設計算是中等,為什麼呢?因為這個禮堂的回音果效還不錯,算是相當好了。但是,還可以改進的地方也不少。我設計了好多大禮堂,所以我敢講這話,我到過很多大學,所以我敢這樣批評,但是,那個青年人說:“這個世界不好。”我問他:“你到過幾個世界?”他說:“就是這一個。”“那你憑什麼說這個世界不好?你豈非是說,有別的世界比這個好,你看過了,用那個世界的好來衡量這個世界的不好,所以你對這個世界不滿意,是嗎?”他說:“不是這樣說,我感到應該更好才對。”這個叫做理想,對不對呢?應該更好才對!
你回到家裡,有時候覺得很悶,為什麼?你講不出來,因為房子太小了。“媽,買大一點的房子嘛!”媽媽說:“談何容易。”
你說這個房子不夠大,這個房子不夠好,這個環境不理想,為什麼?因為當你用你裡面理想的尺寸來衡量這個世界的時候,你發現你裡面有一個比這世界的現實更高超的東西,請問那個是什麼?你說叫做理想。
什麼叫做理想?很“合理的想想看”叫理想,對不對?誰告訴你這個叫“合理的想想看”?合誰的理?你說至少合我的理。你是什麼?你姓公的,叫公理;她姓婆的,叫婆理,所以公有公理,婆有婆理,對不對呢?當公說婆的理“那裡有這個道理”,婆說公的理“那裡有那樣的道理”,兩方面看對方就都豈有此理了。
這樣,理想到底是什麼?
理想是一個共有的字,理想的功用、理想的共識、理想的標準是共有的嗎?
你有你的標準,我有我的標準,我們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理想中間盼望;小我來說,自己過著更好的生活;大我來說,對世界對國家有更大的貢獻。
我盼望把中華民族搞好,我盼望把我的學校搞好,我盼望把我的家搞好,我盼望把大臺北市搞好,我盼望把香港搞好,我盼望把巴黎搞好,我要把我的理想付諸行動。
每一個人都有理想,每一個人都盼望能夠為理想,做出一些比較有意義的“東西”。現在,我把第二個重要的詞句同第一個詞句(理想)連在一起講了,那就是“意義”。
意義是什麼?意義到底有沒有意義?意義是存在的嗎?我的理想就是要把那個有意義的想法表達出來,我的理想就是在我心裡面有一些意義的追求,而那個意義是超過現在我所已經達到的。
把每一個名詞好好思想都可以講幾天幾夜。如果你們讀書不求甚解,你就把那些名詞當作八股讓它溜過去了。
希臘的哲學家蘇格拉底(Socrates)每次使用一個社會上慣用的名詞的時候,他就抓一些人來問:“你認為那名詞是什麼意思?”當你把你知道得最好的表達出來的時候,蘇格拉底就和你唱反調,不停的向你的觀念挑戰,你再講,他再批判,弄到那些被他問的人頭昏腦脹,再也沒有辦法回答,而他告訴你:“你以為不懂,我告訴你,其實你還不懂。”“那麼你呢?”“我也不懂,所以我們都不懂,如果不懂,就不要裝懂!”這和孔子的思想有一點相同,“知為知,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原來在蘇格拉底的時代,有許多其實不大知卻自以為知的人,憑著片面之知收補習生,叫人拿一大堆錢出來,結果教一些自己不大知的東西,害死別人,把知識當作賺錢的工具,卻對真理不負責。蘇格拉底一生拚死命反對這些人,他說:“第一,對所講的話都要負責,對所用的詞都要明白,對所下的定義,都要準確。”所以,他的第一個經驗,同第一個重要的人生責任,就是對真理的探求要虛懷若谷,對意義的追求,要真正謙卑,要準確的用詞。“第二,你要熱愛謙卑的知道自己什麼都不知道,這樣你才能夠實實在在明白什麼叫做意義。”每一個人都以為他最有意義,他最厲害,每一個人以為他所知道的東西都比別人更多,特別是年輕人。
你有理想,你的理想裡面有一個高的意義,這個高的意義到最後你達到沒有?現在論到這個題目的第二段:第一,理想是共有的,理想的本性、潛能是普世性的,理想的內容都是不一樣,但是所有有理想的人,他們很少很清楚的交代理想的共有性的源頭到底是什麼?從哪裡來?第二,有理想的人,常常在他年老的時候,承認自己沒有達到,完成他理想所要的。所以,我們看所有的孩子都給我們樂觀的氣象,所有的老人都給我們悲觀的陰影,我不是說沒有樂觀的老人,但是,通常老人給人留下的印象是什麼呢?“做人就是這樣的,沒有辦法,忍耐,我從前,我從前,…。”小孩子呢?“我以後,我以後,……。”(以後在哪裡?以後在前面,以前在後面,對不對啊?前天在後面,後天在前面,你還不懂嗎?前天有兩個人來找我,那個前天是什麼?過去了,是後面的事情,後天在前面,前天在後面,很矛盾的。不但中國人亂來,連美國人也亂了,他們說:“You look forward,that is afterward,you look backward,that is before.”所以在你前面的是後面,在你後面的是前面,時間的觀念是顛倒得不得了。)當人生差不多要結束的時候,你問那些曾經有過偉大理想的人:“你的理想達到了沒有?”他們會怎麼回答呢?“沒有。”很少人在他死之前說:“我已經達到了,我成功了,死得很甘願!”多數有偉大理想的人離開世界之前,都存在某一種沒有辦法達到最完整的理想,沒有辦法成全他最高願望的那個悲觀的心情,淒淒然的離開這個世界。
貝多芬(Ludwig von Beethoven)在世界上最後所講的一句話是什麼?在雷雨交加的那一天,他揮動看拳頭喊說:“難道我只寫這幾個音符,就這樣離開世界了,死了!”巴哈(J.S.Bach)的作品比他更多,韓德爾(G.F.Handel)的作品比貝多芬的作品加上巴哈的總和還要多,泰雷曼(G.P.Telemann)比巴哈加韓德爾加上貝多芬三個人所有的作品還更多,六千多個作品(Opus),在貝多芬先前有兩個偉人,一個叫做海頓(J.F.Haydn),另外一個叫做莫札特(W.A.Mozart),海頓寫了104首交響樂,莫札特至少寫了四十六首,到一九八六年的時候,又再發現莫札特十二歲所寫的一首交響樂,而貝多芬寫九首就死了。當第九交響樂開演的時候,轟動世界。維也納的公園,引起許多人的注意,倫敦馬上寄一大筆錢到維也納去給貝多芬,請他寫第十交響樂,他就開始動筆草稿,全部的樂章整合起來演奏,長度還不到十分鐘,貝多芬就死了,他達到他的理想嗎?沒有!莫札特達到他的理想嗎?沒有!愛迪生(T.A.Edison)達到他的理想嗎?更加沒有!
二十世紀是一個很笨的世紀(你從來沒有聽過這句話,因為這是我自創的。)你說:“唐崇榮,你憑什麼敢這樣批判二十世紀?”我不是憑空說話,我不是隨便批判,我是研究哲學歷史的,我告訴你,每一個世紀,每一個時代,都有它偉大的貢獻,但是二十世紀除了科技進步以外,思想形態的發展等於一個零。——二十世紀最重要思想潮流的淵源都不在二十世紀,無論是哲學的、社會的、政治上的大改變,二十世紀的人很甘願地把自己的頸項屈下,彎下自己的腰,做十九世紀的奴僕。十九世紀的思想形態,已經把整個人類偉大的理想中間所可能達到的,發展到一個相當完整的地步,然而,卻沒有機會去實踐,而二十世紀的人說:“好了,既然你們想過那些東西,我就替你實踐,看看能不能成功?”你說笨不笨?
共產主義什麼時候開始的?十九世紀開始的,對不對?
進化論什麼時候開始的?
我告訴你:邏輯實證主義是十九世紀開始的,存在主義是十九世紀開始的,進化思想,科學主義,民主的思想,還有共產主義的思想,驚動二十世紀的這些理論,都是十九世紀開始的。
二十世紀快要結束了,一九九二年,人類開始發現走錯路了!共產主義走錯路了!支持進化論的證據越來越沒有了(它不是科學,至少不是純科學。)!太多東西的理論太古老了!實證論沒有辦法證明它的完整性!許多科學的運動到最後發現,沒有辦法解決人性的問題!為什麼呢?因為科學最發達的地方,可能就是自殺最多的地方;科學最發達的地方,可能是神經病最多的地方;科學最發達的地方,可能就是人的心靈最空虛的地方。所以,二十世紀並不見得怎樣高明,我們看見高樓大廈林立;偉大的城市,經濟的發展,在最高度經濟發展的地方,竟然是再投胎三次做人來做牛做馬,也沒有辦法買一間房子的地方——東京,經濟最高度發展的地方,人竟然連一個棲身之所都買不起,科學最發展的地方,是性最開放的地方,在舊禮教之下,婚姻通過做媒才成的,現在戀愛自由,婚姻自由,性解放,性解放的地方是最多犯淫亂的罪惡,最多風化事件,最多離婚,最多家庭破裂的地方。人啊!你要到哪裡去?
當生命結束的時候,你的理想完成了嗎?戈巴契夫(M.S.Gordachev)淒淒涼涼的下臺去了!周恩來最後一句話:“老天不給我太多時間可以搞好中國就死了!”孫中山的最後一句話:“革命尚未成功……。”這些偉人,最後撒手而去,並沒有實現他們的理想,用二十多年的時間,寫《羅馬帝國興衰史》的作者,當他一生最大的理想達到了,把最後一個句點點上去的時候,他說:“難道人生就是這樣嗎?”他就想自殺;海明威(E.Hemingway)是以自殺解決自己的生命的!
這是人生嗎?如果人就是這樣的話,人的確很可憐。
我在美國一個地方講道的時候,接待我的人是個博士,他的客廳有一張桌子,桌子下麵有幾本很厚的相簿,我問:“某某人,我可以看你的照相簿嗎?”“請便。”當我打開相簿的第一面來看的時候,這相簿的主人是多麼健壯,別人的頭是圓的,他是四方形的,博士帽戴在那裡,笑盈盈的,真是英俊。他在相片的旁邊寫了兩句話:“你這個傻瓜,從小就盼望這一天,現在又怎麼樣?”我問:“你自己罵自己?”“不好意思,我感到我是一個傻瓜。”“為什麼呢?”“我從小盼望有一天拿到博士學位,等我拿到的那一天的時候,我忽然發現,難道這是人生的價值嗎?還有一些更高的東西在哪裡?難道就是這樣嗎?看看自己,這樣就完了嗎?就是這樣嗎?”
我告訴你,有一個很特別的人,用人的眼光來看,他是完全失敗的,他死的時候,只有三十歲半、他死的時候,沒有留下一篇文章、他死的時候,沒有建過一間學校、他死的時候,沒有建過一支軍隊、他死的時候,沒有寫過一首詩歌、他死的時候,沒有蓋過一間禮堂、他死的時候,什麼都沒有——政治上沒有地位、社會上沒有特別的身份、教育上沒有特別的貢獻、……從人的眼光看,他的一切,只是一個零。在他英壯之年,應該成功的歲月,被人釘在在各各他山的十字架上,他一定要死,三十三歲罷了!但是,當仇恨他的人、抵擋他的人、喜愛他的人,都圍繞在釘他的十字架下,用不同的反應和感情看著他的時候,他講了七句話,其中有一句很特別:“我成功了!”耶穌說:“我成功了!”我想:“成什麼功?自我安慰,自圓其說,成什麼功?”但他講這句話的時候,絕對不是自卑感在作祟,他正在宣佈一件事情:“真正的生命意義,是可以達到的。我已經達到了我理想中間的成功!”
那句話希臘文的意思是“已經完全了,已經走完了,已經成全了。”這個手無寸鐵,沒有自我申辯而被掛在木頭上死去的耶穌,同所有世界上曾經活過的人完全不一樣,他說:“成了!”他“成了”的時候,我們什麼都沒有看見。奇怪!
後來,我把歷史再做一番衡量,發現最多的詩歌不是拿來讚美國民黨,最多的詩歌不是拿來卡拉OK,最多的音樂不是來頌揚無盡無期的愛情,但是,最偉大的詩歌,最多的詩歌竟是拿來讚美耶穌。根據吉尼斯世界記錄,基督徒唱的詩歌至少有五十萬首。我想一定超過,因為還有一些我認識的人和我自己寫的詩歌,還沒有算進去。耶穌沒有寫過一首歌,但是,最多的音樂是寫給他的,最大的音樂家如韓德爾、巴哈、貝多芬、海頓……許多的人,都寫讚美詩來讚美耶穌,為什麼呢?他沒有組織過一支的軍隊,但是,有千千萬萬甘願赴湯蹈火,為他而死的自願軍,無論男女,無論古今中外,願意為耶穌而死的人太多了。
他沒有建過一間學校,但是,今天基督教學校,基督教大學,基督教中學,基督教學堂遍滿全世界。
這個人是誰?我的思想想不透,他曾經宣告:“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你找人生的道路嗎?在這裡;你找人生的道理嗎?在這裡;你找真正生命的價值嗎?在他那裡。
一位在神與人的中間,曾經以最低最低的身份,出生在動物的地方,死在仇敵的刑罰的工具——十字架上面。這一位最沒有人權的人,成為爭取人權最偉大的
力量。
這一位最沒有享受的人,成為世界豐豐富富靈感的泉源。這一位在世界上被輕看、被丟棄的人,成為許多偉人崇拜的對象。
可能不可能就在對耶穌基督的信仰裡面,找到我那一塊“理想國所失落的磚”?可能不可能在他的生命裡面,在他的救贖裡面,在他的真正有把握,勝過人生困難的歷史記錄裡面,找到我這一生,不能解決的那一個問題?
前面提到的三個問題:第一,共通性、普世意識中間的理想從哪裡來?第二,為什麼大凡有理想的人都沒有達到他們的理想而離開這個世界?第三,為什麼這個
最低、最卑微、被輕看,毫無享受的基督,竟然成功地結束他的生命?對世界產生這麼大的貢獻,答案到底是什麼?
第一,人是按照上帝的形像樣式造的,上帝是完全的源頭,你被造像上帝,所以你才有完全的觀念。
第二,偉大的理想結果都不能達到,因為在理想同現實的成就中間,有一個間隔,那是因為人的罪同人已經離開生命的源頭,使人在有限中間沒有辦法達到無限的理想。
第三,基督成為答案,因為他是以上帝的身份來到人世間,為你為我解決了罪的問題,把上帝的愛同救贖的恩典賜下來。
他愛你、他改變了我、他把我的整個生命扭轉過來,使我今天有確定、有把握、有無窮的信心、生命價值的肯定,在千千萬萬知識份子的面前,宣揚生命的意義。
願創造你的主,把這感動也放在你心裡;願基督成功的生命的把握,也可以成為你的信仰;願你把你的心打開,在你生命的深處,加上這個真正真理的根基,使你成全你生命的意義。
原文出處|台北歸正福音教會 https://www.rectp.org/2013/03/blog-post_19.html#more
進窄門、走小路(太7:13-14)
唐崇榮牧師
禱告:「主啊,感謝祢,祢以祢的愛吸引我們到祢面前,以祢的真理教導我們,以祢的靈引導我們,使我們走在祢的道路之中。我們把今天的聚會交託給祢,求祢也賜福全世界奉祢名聚會、祢的聖徒的聚集,讓他們的敬拜蒙祢悅納。祢與我們同在,用祢的愛、靈火激勵我們的心,使我們能夠更多事奉主,努力傳福音給別人。聽我們的禱告,感謝讚美,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求的,阿門。」
與動力的源頭接連 活出主動積極的生命
在上一講,我們提到基督教倫理的金科玉律:「你要人怎樣待你,你就要怎樣待人」。這是一種主動的倫理,也是基督徒當有的生活。我們不是等別人關心我們、尊重我們,我們才關心別人、尊重別人,因為那是不好意思領受他人的恩情而不得不有的一種回報,是一種被動的倫理。光向來是主動的,是從太陽的本體照射到所有的客體,耶穌基督教導基督徒要在世上作光,所以我們應當從心而發,使我們周圍的人蒙受光照,在我們主動的生命影響下被引導,因而看見與得著真正的福氣。基督徒不能等人對我們好才對人好,我們要處處把我們的恩愛、我們的關懷、我們對別人造就性的力量主動積極地發揮出來,以建造性的生命影響人、造就人,使別人與我們同得福音的好處,領受新生命所帶來的力量。
這種主動帶來正面影響的建造性生命,就是主耶穌自己所表現出來的生命,主耶穌所活出來的樣式也成為我們的榜樣,激勵我們過一個具有主動影響性的生活。這種對人的愛是一種豐盛生命的流露,這樣的人是愛惜自己生命的人,他照著對自己的愛來關懷別人,因著自己生命的豐盛產生對人可能有的影響。基督徒都應該主動積極從自己生命發出來的愛來愛別人,此即基督教倫理的金科玉律。大凡宗教論到道德律都教導我們這類的事情,但沒有像基督教這樣主動、積極產生對他人的影響。耶穌基督與所有教主不同的地方,在於所有的教主都是來自世界,耶穌基督則是自父出來;所有的教主是罪人盼望在生活中產生最好的道德原動力,但本身卻與動力的源頭脫節,但耶穌基督是上帝,祂是一切真理、愛、生命、倫理源頭的總源頭。故此,唯有靠著基督,我們才能做到這一點。
你們要進窄門 ── 這是命令,不是選擇。
接下去耶穌說:「你們要進窄門」,這是吩咐以及命令,因為如果不進窄門,就是進到引到滅亡的路,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的那門是窄的,那路是小的,找到的人也少。當人虛心尋求上帝,成為天國的子民,等候天國的降臨,八福告訴我們聖徒道德的生活。接著,耶穌發了一道命令:「你們要進窄門」。耶穌並不是說你們要「選擇」窄門,而是說你們「要進」窄門。你進了一道門,你就從那道門走了一條路,這條路要引你走到哪裡,不是出自你的想像,因為這道門與所要到達的目的兩者是有關連的。你之所以走錯路,是因為你進了不對的門。窄門之後,是引進永生的路,找到的人少,但引到滅亡的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往那裡去的人多。這兩句看似簡單的話卻道出人類未來決定性的命運。這扇門、這條路究竟是人的尋找?或是人的選擇?那引到永生的門是窄的,路是小的,這路程不是你選擇的,但至少你在看到這道門以前,你要尋找才能找到。
世界的生活:兩扇門、兩條路
這裡的兩扇門、兩條路,是用不同的方式進去的。人往往一看就能看到寬大的門,又因為門很寬要進入很容易,進門之後,隨之而來的路又很大,諸如此類使人感到相當舒服,許多人就這樣走了進去,但耶穌告訴我們寬大的門將引我們進到滅亡的路。世界的生活有兩種,第一種是寬敞、容易、舒適的路,這種路是不必找的,一看就看到,根本不需要細心地找。許多人走的路,就是對的嗎?許多人說是對的,就是真理嗎?許多人看的書,就是好書嗎?多數的人並沒有用高的門檻來評定所選擇的。當我們買書的時候,我們是根據什麼來選書?我有個朋友專門買便宜的書。便宜的書是好書嗎?書要印得多才便宜。這些書之所以印得很多,是因為許多人喜歡讀這類的書。許多人的標準很低,他們選擇的時候,往往認為:「這就可以了」,並沒有精挑細選。以低門檻、低標準選來的,怎麼會好呢?
什麼是「寬大的門」?
美國根據學術水準的表現來評鑑一所學校的優劣。可是,單憑學術水準就足以定義一所學校的優劣嗎?美國人推選拜登做總統後,現在有些人開始懊悔了,因為拜登所委任的幕僚,一位男性幕僚公開承認自己同性戀的身分,百姓才恍然大悟拜登所領導的新政府不但容納同性戀並且提倡墮胎,是個道德標準很低的政府。不僅如此,拜登總統也說:「你們不要用爸爸媽媽、兄弟姊妹這種帶有性別定義的稱呼來稱呼家人,因為這很清楚地定義他們究竟是男是女,你只能說這是我的家人,是我的家長」。如果美國政府日後將此訂為法令,美國就沒有男女之別,不再有兄弟姊妹、叔伯嬸姨的稱謂,陷入一個沒有標準、界線、規矩的局面,人進廁所,也不知道這是男廁還是女廁。男人可以進女廁,女人可以進男廁,這不是天下大亂嗎?天下之所以大亂,是因為方便大家。凡是方便的、很容易找到的,這叫大路、寬門。
上帝來尋找我們
耶穌基督吩咐我們:「你們要進窄門,因為那門引導你們進入永生的道路。」窄門是有規格的、有原則的、有限制的。那門不但窄,而且不容易看到,你們要尋找窄門、小路,找到的人就進入永生。《約翰一書》告訴我們:「主所應許我們的就是永生。」(約一2:25)聖經記載上帝諸多的應許,其中最重要的應許,就是永生。
- 司布真論及上帝主動的施恩
自從人類墮落之後,沒有尋求上帝的,沒有明白真理的,沒有真正行善的,舊約兩次重複這三件事(詩14:1-3;53:1-3),新約的《羅馬書》第三章十到十二節引用(參:羅3:10-12)。世上沒有人尋求上帝、沒有人明白真理、沒有人行善,人人活在錯誤的思想裡,走在敗壞的道路上,原本是應當被上帝所丟棄的,上帝卻把能尋找祂的心放在一些人裡面。這句話是英國的講道王子司布真所說的。司布真(Charles Haddon Spurgeon, 1834-1892)在十九世紀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傳道人,他是浸信會的傳道人,他一生沒有被按立為牧師,他就是憑著愛靈魂的心傳道,但他所傳的道比別人更有亮光、更有造就,智慧源源不絕從他的口裡流露出來。此外,司布真在沒有麥克風的時代對六千人講道,這大佈道家、大牧師說:「我為什麼能尋找上帝、選擇上帝?因為這件我尋找祂、選擇祂的事實,就證明是祂先尋找我、揀選我,然後把能尋找祂的種子放在我裡面,我才能找對」。 - 如何選擇好榴槤的比喻
人很可憐,常常選錯。有些人選榴槤,看到很大粒、很好看的,就剖開來吃,結果很不好吃。那些會選榴槤的人會看榴槤上端連於樹上的枝頭,他們把那枝頭剖開,看裡面是什麼顏色,榴槤裡面的子也一定是那個顏色,再聞那枝頭裡面的味道,如果又甜、又新鮮,這粒榴槤的子粒也一定是又甜又新鮮,他們從外面的枝頭來看榴槤裡面的情況。能從外面看到裡面的人,是很有智慧的人,因為人往往只看到人的表面,很難看見人的內心。中國古諺說:「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不是從榴槤的表皮看它的果實,而是從連於榴槤樹豐富汁液的樹枝,來看榴槤樹所結的果子情況如何。 - 滕近輝牧師講解真葡萄樹的比喻
耶穌說:「我是真葡萄樹,我父是栽培的人,你們是枝子。」(參:約15:1、5)枝子所結的,就是樹的果子。滕近輝牧師解釋《約翰福音》這一處的經文時,他說:「這裡的枝子是指主的跟隨者、主的學生。耶穌是真葡萄樹,耶穌的父是栽培的人,這裡提到了聖子、聖父,沒有提到聖靈。那麼,聖靈在哪裡呢?連於樹幹的樹枝,它裡頭所流的樹汁,就是聖靈。聖靈在聖父與聖子之間做了奇妙的工作,將那豐盛生命的元素注入在我們裡面,我們就能結出豐盛的果子」。葡萄樹所結的,是樹的果,而不是枝的果,是樹的果結在樹枝上。聖父使我們在基督裡結果子,聖父是栽培者,基督是葡萄樹,我們是枝子,葡萄樹的汁液流入枝子是聖靈的工作。當聖靈豐滿地充滿我們的時候,就像在枝子裡流動的汁液成為果實的滋養,使我們結出榮耀上帝的果實。既然為人父母者總是把好東西給兒女,不會把甜的果子留給自己,而把酸的果子遞給孩子,天父豈不更把聖靈賜給祂的兒女嗎?上帝給我們最大的應許既是永生,生命之源的聖靈是上帝應許賜給教會最大的產業,使我們透過聖靈承受永生。人之所以能夠得永生,不是因為他們尋找上帝,而是上帝把能尋找祂的心放在他們裡面,正如司布真所說:「我之所以能找到上帝,是因為上帝先找到我」。
祈求、尋找與尋見
門是要進入的,路是要行走的。如果要進寬門、走大路,不用尋找就可進入;但如果要進窄門、走小路,一定要尋找才能進入。進寬門、走大路的人很多,進窄門、走小路的人很少。耶穌的意思是,要進入永生的人,就要尋找那永生的門,走那永生的路,用心追求、辨別,找到之後要走進去。這扇通往永生的窄門要殷切尋找,才能尋到。耶穌說:「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這祈求與耶穌要人進窄門有關。
耶穌基督:「我就是門,我就是路。」
除了耶穌基督,未曾有人說過:「我就是門」這句話。《約翰福音》第十章提到耶穌說:「我就是門」(約10:9),接著《約翰福音》第十四章提到耶穌說:「我就是路」(約14:6)。大凡孔子、釋迦摩尼、穆罕默德、大小先知皆未曾說過「我就是門」這句話,這句話唯有耶穌基督說過,「我就是門;凡從我進來的,必然得救,並且出入得草吃」(約10:9)。耶穌是那獨一的門,人唯有透過基督才能來到上帝面前,從這門找到真正的路。「我是」(I am who I am),這是上帝的自稱,這一位從永恆到永恆的「我是」,就是你所要找的那扇門。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這個「是」是永恆的「是」,這個「是」也是現今的「是」。摩西問上帝:「祢名叫什麼?」上帝回答:「我是自有永有的。」(參:出3:13-14)「我是」是上帝的自稱,沒有任何位格像上帝一樣把自己的存在與自己是誰連在一起講。
唯有認知自己的地位,才能遵行當行的命令。
「你們『要』進窄門,『要』走小路」的「要」,是一道命令、一項吩咐;「你們『要』彼此相愛」的「要」,是一個命令;「『要』愛人如己」的「要」,是一個命令。當你真正尊重自己、寶貝自己,真的把自己當作很有價值、應當愛的一個對象,就能將這種愛自己的態度推己及人。「你們『要』愛人如己」,這個「要」是「命令」;「你們『是』世上的光」,這個「是」是「地位」。我「是」什麼,我要接受這個地位;我「要」什麼?我要遵行整個命令。一個人的地位是什麼,就有符合他的地位所當行的命令。當你真正明白你的地位是什麼,你就知道你所要遵行的命令是什麼。聖經告訴我們,身為兒女者,要孝敬父母。
罪:離開本位
離開本位,就是墮落。我們觀念裡的墮落,它的方向一定是向下的,但撒但墮落的方向卻是向上的。上帝是創造者,創造者與被造者之間存在一個絕對的差異,這差異不是份量上的、程度上的,而是本質上的。當我們明白這一點,就知道我們不應當逾越神人之間的界線,將自己與上帝同等。創造者是創造者,被造者是被造者。創造者是創造者,被造者是被造者,上帝與人之間的差別,永遠無法靠著人為的努力去除,產生同性質的合一。撒但要與至上者同等,但創造者造與被造者之間的位格不能混合。
這世界非我家
耶穌是那扇門,我們是進門的人;耶穌是那條路,我們是行路的人。做基督徒比非基督徒更難,有艱難、有限制。不少人原本以為離開共產黨、離開無神論政府管轄的地區,到了美國,就好像找到人間天堂,卻發現現今的美國遠離上帝真理的原則、濫用自由,在某種程度上比中國更敗壞、更邪惡,生活更沒有標準。不少中國人因為不滿共產黨的統治,盼望追求人生的自由與富裕的生活,而千里迢迢來到西方,看見此情此景,才覺悟「這世界不是我的家」。無論墨西哥、瓜地馬拉、巴拿馬、宏都拉斯等中南美洲的百姓紛紛嚮往走一條從墨西哥往德州的路,以為這就是他們人生最重要的目標,沒想到去了美國以後,才發現美國並不像他們所想的那樣。
走寬路的美國
美國的道德越來越敗壞,有一個統計數字讓我看了膽戰心驚:一九八O年,美國持守做人當有的道德、信仰,所占的人口比大概是百分之五十,那時自由派只有百分之三十,百分之二十是中間份子的游離份子;到了一九九O年,持守信仰的人佔百分之四十;二OOO年,持守信仰的人佔百分之三十;現在,持守信仰的人更少,自由派人士更多,美國總統大選剛剛結束,持守信仰的人只剩百分之十幾,自由派則佔百分之七十,美國社會同性戀者越來越多、性道德泛濫、酗酒、犯罪,幾乎不受宗教、道德約束,甚至企圖把所有道德的界線都打破,無惡不做。
最近這兩個月,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紛紛一面執法,一面犯法,同時不要被罰。這九位大法官,只有兩位走應當嚴格管制自己的正路,一位就是拉倫斯·托馬斯(Clarence Thomas, 1948-),他是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中唯一的黑人,他曾經在拜登之下受辱,但仍努力考取大法官,一生一世忠於聖經,其他七位雖然是川普所選,但不照著誠實的原則處理政務,川普盼望用法律解決不公平的選舉,結果這些大法官卻不照正義、誠實、公義的判斷處理一切的國務。
現今的美國越來越多人贊成墮胎、同性戀、犯法的事,今日的美國成為反公正的社會,反律法的政體,是一個走寬路的國家,前途越來越黑暗。川普不被選中,表示欺詐控制整個美國,這個國家慢慢被上帝丟棄。我甚至差不多決定不許可、也不願意規勸我們的會友把孩子送到美國讀書,他們注重的是經濟利益,而不是人格的要素。教育真正的目的,是把人建造成為有好的人格,對人類才有益處。基督教教育終極性的目的,就是培育基督化人格,以基督教信仰培育有像基督般的人格。如今,不但基督化的人格沒有了,連正義的人格也沒有了。
自從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 1842-1910)、查爾斯·皮爾士(Charles Peirce, 1839-1914)三位實用主義的哲學家,在一九二O年代充滿美國人的思想,到了一九八O年共產主義馬克思的思想又侵入美國的文化,就以經濟利益為終極目標,將道德視若無物,走了一條拋棄基督的寬大的路。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與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原是有歸正信仰的人建立起來的,但最近這兩所大學都在告川普,因為川普禁止中國學生在那邊讀書,使他們的收入減少,於是就告川普。為什麼川普不許中國學生在那邊讀書?因為中國政府用公費派去美國讀書的人是去做偵探,一面在哈佛學科學,一面把美國最尖端的技術下載帶回中國,幫助中國共產黨建軍所需,怪不得中國近日的軍事成就發展得這麼快。
共產黨要把共產主義推行到全世界自有一套辦法,但他們發現基督教與美國是兩個最大的攔阻,如果能消滅宗教與打倒美國,就可以把共產主義推向全世界,讓大家乖乖聽共產黨的話。共產黨用間諜滲透的辦法把世界捲入共產主義的漩渦。自從一九八O年,共產黨在美國的滲透是非常厲害的,唯一能攔阻共產主義前進的國家就是美國,美國如果被打倒,共產黨就通行無阻,全世界就進入無神、罪惡、沒有標準、沒有門檻、寬大的道路。
前不久,美國聯邦眾議員史沃威爾(Eric Swalwell)被揭露,他所結交的中國美女方芳是中國間諜,後來什麼秘密都告訴她。後來方芳回到中國,人發現史沃威爾與中國共產黨的美女間諜有關,認為應當將史沃威爾從國會開除,但現在拜登做總統卻再次任用史沃威爾。人慢慢不行川普所定的條例、所走的窄路,因為川普如果做總統,一定跟中國的關係不好,一定與全世界反共的勢力聯合,對中國政府而言這是反動派。中國政府高層的共產黨領袖多數生活亂七八糟、對妻子不忠,這些事情已經變成共產黨與邪惡不能分開的事實。
抵擋真理之人的兩大特徵
照樣,回教徒的生活看似嚴格,但回教的創辦人有二十多名妻子,傳說默罕默德死的時候,可能是因為被其中一個他的性奴下毒而死。穆罕默德是宗教界最多妻子的人,也是宗教界唯一一位放寬這項門檻的宗教領袖,他說:「你們男人可以有四個妻子」。舉凡抵擋真理的人有兩大特徵:「貪愛錢財」及「放縱情慾」,這就是寬大的門。耶穌基督是完全聖潔、神人二性獨一的救主,終生沒有結婚,但撒但透過丹·布朗(Dan Brown, 1964-)所寫的《達文西密碼》(The Da Vinci Code)褻瀆基督,透過《猶大福音》、《腓力福音》等假福音書說耶穌有一個秘密的妻子,叫做抹大拉的瑪利亞,這是撒但對基督教的攻擊,將基督教等同於其他的邪教般有放蕩的性欲的門。這是上帝絕對不許可的。
「聖潔」與「窄路」
耶穌是上帝的聖者,這是天使長加百列對馬利亞講的話,「聖靈要臨到你身上,至高者的能力要蔭庇你,因此所要生的聖者必稱為神的兒子(或作:所要生的,必稱為聖,稱為神的兒子)」(路1:26、35)。「聖者」這個名詞在《以賽亞書》第四十章到六十章這二十七章的經文常常出現。耶和華的聖者,祂的聖就是祂的窄,祂的聖就是祂對神的專一,這就是窄路。耶穌吩咐我們要進窄門,走在引到永生的路上。求上帝幫助我們在地上做人,不是放縱自由、沒有克制,保羅說:「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林前9:27),保羅是用他的身體遵行上帝的旨意,使他的腳走在窄路上,在道路的限制中為上帝而活。
我的心為上帝限定我的腳步
「你開廣我心的時候,我就往你命令的道上直奔」(詩119:32),意思是我的心越寬敞、自由的時候,我就越發約束我所選擇的路。當人不明白真理的時候,他的心能容納真理的範圍很窄,他的腳步就很寬鬆,隨意而行;相反地,當人越明白上帝的旨意的時候,他所選擇的路就越窄,「當我心寬敞的時候,我就往祢命令的道上直奔,只有祢的路,其他寬敞的路我不要,撒但給我的誘惑我不要,因為這寬敞的路是引人到滅亡裡去的。但上帝給我們的窄門、給我們的小路,我們如果找到,這路引導我們到永生」。
請問做基督徒的,我們走的路是寬的嗎?我們過的生活是放縱情慾,完全不理會上帝給我們的道路嗎?耶穌說:「你們要進窄門,你們要走小路」,好不好走啊?容不容易走啊?非常不容易,因為太多限制了。有些人說:「我不要做基督徒,因為做基督徒不可以跳舞、喝酒、姦淫、貪婪、說謊,我如果過這樣的生活,一定非常痛苦、貧窮。我為了使自己發財,我說謊、用詭詐做生意得到許多財富,我進了一道寬的門、走了一條大的路,無拘無束。」耶穌說你要進窄門、走小路,要尋求上帝的旨意,這就將你引到永生的道路。
願上帝幫助我們今天聽懂上帝的話,不是像哈佛、耶魯為了得到更多經濟利益,而忽視上帝所定的原則與標準,讓自己在敗壞中間放蕩,讓自己走在滅亡的道路上,承擔永刑。願上帝憐憫、幫助我們,讓我們看清這是上帝的旨意,因為耶穌說:「我就是門;凡從我進來的,必然得救,並且出入得草吃。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我們只能藉這窄門、這小路通往天父那裡去。但很多人不受約束,選擇放縱情慾,奔走在寬敞的大路上,進到滅亡的結局。
「上帝的恩賜和選召是沒有後悔的」(羅11:29),如果你的心動搖,一定是你的問題,不是上帝的問題。求上帝使我們不再動搖,讓我們回到上帝面前痛哭悔改,求上帝赦免我們,讓我們再抓住上帝的應許,「主啊!雖然祢的路狹窄、祢的路難走,但我永遠不離開,我願意跟隨祢到底。凡跟隨祢的,沒有一個是抱愧蒙羞的;凡堅守自己走在祢道路中間的,沒有一個是被祢放棄的;但那些為了自由自在、順從情慾、離棄上帝的人,是自暴自棄,結果走上滅亡的道路。
求主幫助我們守住上帝的真理,抓住上帝的應許,承擔上帝與我們所立的聖約,忠心到死,就必得著生命的冠冕(參:雅1:12,啟2:10)。求主幫助我們、賜福我們,使我們是越聽道越明白,而不是越聽道越麻木、遲鈍、剛硬,願上帝賜福我們。我常常感到我的口齒不伶俐,沒辦法講得更生動來感動你們,但我盡我的力量。你也知道我每禮拜是用怎樣的心情把真理講給你聽。求上帝賜福,使我們凡事順利,但我們是在上帝的道上不偏不倚,只順服於上帝,向著標竿直跑,沒有放縱、遠離上帝的真理,在窄門小路中,找到永生的方向與結局。
內文:編自印尼歸正福音教會主日信息20210124,未經講員過目。

勝過炮彈的士兵
【精選】短篇《慕迪牧師講題》
文/編輯〈李育修◎弟兄〉
──\ 1854年的英俄克里米亞戰爭期間/
最慘烈戰役之一是英克曼之戰(The Battle of Inkerman on November 5, 1854 ),英法聯軍對抗俄羅斯帝國軍隊。
有一位奇蹟般被炮彈擊中仍爬回營地的士兵!!!
❏當救援人員搭救這位士兵的時候,士兵面孔朝下,趴在一本聖經面前,士兵的手被自己的血黏在聖經其中一頁。當救援人員舉起這位士兵的手,清楚看見被血黏住這頁的一段經文!
◯這段經文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
✑摘自《約11:25》
聽到這真實故事後,上世紀美國芝加哥的慕迪牧師(D.L.Moody, 1837-1899)說:「我想要的就是這樣的信仰,這種信仰即使在死亡中也能給我安慰,甚至能將我和我所摯愛的人聯在一起。在復活的榮耀中,停留在世上的黑暗與悲哀將不存在。」
圖 (來源):https://www.meisterdrucke

耶穌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
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約翰福音11:25
【精選】《約翰麥克阿瑟牧師講道》短篇◎選集
https://youtu.be/mUn8h8jpcpU?si=ZTgg_CUTtSLIytkg
PHOTO: masslive.com
編譯︱愛河歸正福音團契籌備小組
▼▼▼
911 事件發生時,CNN Larry King 詢問 John MacArthur 牧師: 這意味著什麼?John MacArthur 牧師回答說,這次恐怖襲擊的主要信息是: 「你將會死亡,而你無法掌控死亡的時間。
你不能決定在哪裡死,也不能決定如何死。
......而當它發生時,你最好準備好"。
When 911 happened, CNN Larry King asked Pastor John MacArthur: What does this mean? Pastor John MacArthur replied that the primary message from this terrorist attack is that: “you are going to die and you are not in charge of when. You are not in charge of where and you are not in charge of how. … and you better be ready when it happens”.
▚ ──\ Ecclesiastes 8:8 /▞ ▍【支持經文】《傳道書 8:8》
人無權制風、 人也沒有權柄制伏死亡的日子。
(無人有權力掌管生命,將生命留住,也無人有權力掌管死期。)
No man has authority to restrain the wind,
so also no man has authority over the day of death.
----------------------------------------------------------------------------------------------------------------------------------------------------------------------------------------------------------------------------
聖經教導所有人都會從死裡復活。 每個人都將以身體的形式永生,
有些人在天堂享受永恆的幸福,有些人則在地獄接受永恆的懲罰。
而耶穌就是讓每個人復活的那一位。
The Bible teaches that all humans will be raised from the dead. Every human being will live forever in a bodily form, some in heaven to enjoy eternal bliss
and others in hell to receive eternal punishment.
And Jesus is the one to raise everyone.
Create Your Own Website With Webador